从1931年到1945年,日本侵略中国的十四年间,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,3500多万同胞伤亡,42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。日本侵略者野蛮入侵,无恶不作。中华大地生灵涂炭,哀鸿遍野。国难当头,山河飘摇。四万万人团结一心,无数战士前赴后继,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。,  “日本投降矣!”这样的经典案例出现在抗战时期的《大公报》绝非偶然。版面幕后的推手是时任《大公报》总编辑王芸生,他提前筹划抗战胜利日的版面设计,于是前所未有的五个八栏高字号诞生了,鲜用于标题的虚词“矣”字奇崛深长。,  率先报道“九一八”事变,不顾敌机狂轰滥炸下坚持在防空洞出报,誓言绝不在日军铁蹄下出版而六易其馆,向欧洲、东南亚、太平洋战场等海外战场派出数位战地记者,在波茨坦会议的现场,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现场,在联合国成立大会的现场……回望浸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,在岁月长河中痛切如初。《大公报》以“喝下砒霜、毒死老虎”的无畏气概,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,成为抗战十四年的舆论中流砥柱。正是在这一时期,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《大公报》“杰出贡献荣誉奖章”。,  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不忘历史和自强不息的情怀。有网友说:“14年山河不屈,14年浴血奋战。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,勿忘国耻,致敬英雄,吾辈当自强!”也有网友表示:“山河重振,盛世繁华,和平来之不易。我们铭记历史,不是延续仇恨,而是珍惜和平,开创未来!”\大公报记者孙志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