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陷阱/猪肉瘀黑变红润 生鲜灯误导消费者
图:葵涌童子街有多个肉档,图中右方肉档使用了一排生鲜灯,左边一间则坚持用普通灯照明。, 编者按:猪肉是港人主要肉食,去年每日消耗逾3100头活猪,近期平均每日进食约二十公吨冰鲜猪肉,因此猪肉品质亟需要有保障。《大公报》关注民生,揭露部分肉类商人的取巧经营手法,包括使用内地禁用、可令肉类看似新鲜红润的“生鲜灯”,在本港肉档仍随处可见;有肉档更会偷工减料,市民购买猪肉随时被“呃秤”,要小心防范。, 可为食物及肉类“整色整水”、有如加了“美颜滤镜”功能的“生鲜灯”,去年底在内地已被禁,惟该灯在香港的店舖随处可见。大公报记者日前走访各区肉档,九成以上均装上“生鲜灯”。法律界人士表示,商户安装“生鲜灯”有违反《商品说明条例》之嫌,认为本港当局应跟随内地一同禁灯;立法会议员亦认同禁灯做法,并指可还消费者肉或食物真实的颜色,方便选购。\大公报记者 余风、苏荣(文) 卢刚昌、张凯文(图、视频), “我在肉档看到块猪肉色泽红润,十分新鲜,没想到买回家,却变成瘀瘀黑黑。”家住葵涌的陈太经常光顾区内的猪肉档。早前,她看见一档新开业,档内安装多盏发出红光的灯,将猪肉照得红润,十分新鲜的样子,价格又较邻近肉档便宜,她购买一斤脢头,想用作蒸肉饼,岂料回家发现猪肉没有在肉档看到的红润,肉色暗淡并呈瘀黑,还夹杂大阵的膻臭味,“这样不就是骗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