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追踪/红色小巴转绿求存
左图:近年小巴牌价跌至新低,加上成本高、难请人,不少车主都选择弃车断供,止蚀离场;即使有营运的司机,亦要在站头长时间等客,经常出现“揸一转蚀一转”的困境。右图:面对铁路网络发展迅速,红Van优势不断削弱,客量每况愈下。, 近年小巴牌价跌至新低,较高位暴跌逾九成,业界苦不堪言,不少红色小巴(红Van)车主已迫不得已弃车断供,止蚀离场。截至今年5月底,全港已登记的红Van共有942辆,但实际上只有约700辆红Van有行驶营运,其余约200辆车主宁愿“晾车”也不营运,皆因“揸一转蚀一转”,每个月还息不还本硬撑着,尽力留车保牌照。,《大公报》日前专访红Van业界几位“老行尊”,透露业界苦况,并希望政府继续助业界转型营运绿色专线小巴,增路线、稳乘客,又希望开放多些禁区及上落点予红Van行驶及上落客,让小巴提升竞争力,继续发挥方便市民出行的作用。/大公报记者 叶浩源、古倬勳(文)叶浩源、古倬勳、邓浩朗(视频), 成本增 难请人 车主弃车断供, 红Van司机、公共小型巴士总商会副主席陈国辉(辉哥),自10多岁起随父亲驾驶红Van,长大后接管经营,高峰期时持有10多辆红Van。年届六旬的他与红Van共事已40多年,目前主要经营旺角来往何文田爱民邨,以及旺角来往蓝田的路线。他说:“约6至7年前,用380万元买红Van,每月供车约18,000元,收租24,000多元,扣除保养维修杂费及保险费等,都有赚。但现在生意少、经营困难,司机都难找,每月车租也收不到15,000元;牌价又跌到约70万元。”红Van车主及业界均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。